打个喷嚏骨折了!
这不是一个笑话,
而是真实发生的病例。
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杨惠林表示,这一类骨折主要是指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国内每17.4秒就会增加一例发病患者。很多患者由于对手术治疗有较大恐惧而选择非手术治疗,最终往往从此一病不起。事实上,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手术只需打一针,
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一一个喷嚏竟导致七旬老人骨折这样的骨折平均每17.4秒发生一例王阿婆今年76岁,自己觉得身体一直挺好。前段时间,王阿婆打个喷嚏后出现腰背部疼痛,翻身的时候疼痛加重,起床下床更是痛得厉害。她自己和儿女一开始都以为是一般的腰肌劳损或者椎间盘突出之类的问题,就没有重视,医院配了点消炎止痛药物和膏药,以为过两天就会慢慢好起来。
好多天过去了,王阿婆药吃了、药膏也敷了,伤痛却不见好,止痛药药效一过仍旧疼痛厉害。于是,儿女们把她送到了苏大附一院。经检查,原来王阿婆得了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听到医生的诊断,王阿婆一家人都纳闷,“怎么会骨折呢?没有摔跤,也没有跌倒,不大会骨折的吧?”
原来,王阿婆有骨质疏松症,但她自己之前都不知道,她的骨折就是因为前不久那个喷嚏导致的。“得了骨质疏松症,往往不需要太大外力就能发生骨折。”医生解释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只有不到25%由跌倒或摔跤引起;75%的患者往往是没有明显外伤就可发生,例如搬本书、弯个腰、打个喷嚏,甚至系个鞋带。很多时候,骨折发生时往往连病人自己都不会意识到。
据统计,我国目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例数已达万,而且正以每年万例的数量增加,相当于每17.4秒就增加一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以说,如今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已成为继高血压和糖尿病之后又一大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且未被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手术治疗仅需“打一针”
第二天就可活动恢复日常生活
手术还是保守治疗?与大多数老人一样,一听到要做手术,王阿婆就担心起来:一来,觉得毕竟年龄也不小了,上手术台可能身体吃不消;二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万一伤口长不好该怎么办?
面对王阿婆的疑虑医生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如今的手术治疗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开大刀”,只需“打一针”,向骨折椎体内注入神奇的专用“骨水泥”,通过骨水泥将骨折块粘牢,这样就能把疼痛迅速缓解,一般来说术后第二天就可以站起来行走了。
而如果王阿婆选择保守治疗的话,将需要忍受长时间顽固性疼痛,而且如果骨折加重,压迫脊髓,可能出现瘫痪的风险。同时由于王阿婆上了年纪,骨折愈合能力差,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明显增加。虽然保守治疗骨折本身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骨折后,往往要长期卧床,因此会带来一系列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王阿婆经仔细了解后,决定接受微创手术。手术历时45分钟,术后王阿婆的腰痛马上就消失了,第二天就下地活动行走,恢复到了以往的生活。
据介绍,王阿婆做的手术医学专业名词叫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手段。
手术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向骨折椎体打一针专用“骨水泥”,撑起骨折椎体,恢复其支撑重力的能力,达到迅速缓解疼痛,恢复以往活动和生活的目的。
优点: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这种方式有创伤少、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术后背部往往仅留下不到半厘米大小的伤口。苏大附一院骨科于16年前,就在全国率先开展该种手术。
三相关链接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十一大误区
误区一:靠自我感觉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杀手”,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误区二:年轻人不会骨质疏松如果年轻人忽视运动,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摄入量不足,又不拒绝不良嗜好,使骨质疏松症就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是小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可导致脊柱、髋部和腕部等人体多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许多患者最终因并发症而死亡。因此,一旦确诊,患者应尽早接收系统性综合治疗。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任何时候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都不晚。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增加骨量,对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人群还可以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误区五:没有外伤不会发生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无明确外伤或仅有轻微外伤,甚至一个喷嚏、一声咳嗽就可引起骨折。出现胸、腰背部疼痛,甚至疼痛非常剧烈时,患者往往自认为是扭伤或劳损,医院就诊,或仅采用休息、贴膏药、止痛等对症处理。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宜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七:骨折手术后,治疗也结束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手术只是针对骨折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接受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再骨折的发生。
误区八: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研究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要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患者应当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误区九:治疗骨质疏松症只需要单纯补钙钙仅仅是骨合成的原料之一,还需要维生素D帮助其从肠道吸收。骨吸收的增加和骨形成的减少所导致的骨代谢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过程,抗骨质疏松治疗还需要调控骨代谢的相关药物。
误区十:长期补钙会导致结石
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担心长期补钙会导致肾结石,然而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不支持补充钙剂会增加肾结石风险。相反,较高剂量的钙摄入还能降低肾结石风险。
误区十一: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骨质增生是骨结构退行性病变的常见表现,并不代表体内骨量过多,很多患者在出现骨质增生的同时,还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补钙在提供骨形成基础物质的同时,不会增加骨质增生的风险。
专家介绍
杨惠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等。特长:骨外科,尤其是脊柱外科,包括脊柱外伤、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肿瘤、畸形等。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平江院区);周一下午:高级专家门诊(平江院区);周三上午:特需门诊(十梓街院区)
陈亮: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大附一院副院长。现任华裔脊柱外科学会理事,SICOT中国部青年学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侧弯畸形及肿瘤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专家门诊(平江院区);周二下午:高级专家门诊(平江院区);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十梓街院区)
周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委员。在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老年退行性脊柱疾病(颈椎病、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方面。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平江院区);周四全天(十梓街院区)
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