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通过自然恢复而不落残疾或仅有轻微残疾的患者大约是15-20%,而80%以上的自然恢复是带有明显残疾的恢复,其中90%左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80%左右丧失行走能力或丧失正常行走能力。如果在恢复早期能选择一款合适的足下垂助行仪,给与电刺激治疗及科学的步态矫正,可以使原本会丧失生活自理和行走能力的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90%以上重新获得比较好的行走能力。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又称为脑外伤,是指头颅和脑受到外来暴力撞击所遭受的损伤。脑损伤后期表现出与损伤部位和程度相应的神经系体症,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重滞甚至半身不遂。颅脑外伤伤情往往复杂严重,病死率高,经抢救,大部分虽然生存下来,但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运动、语言、认知等。对于脑部受损患者来说,其受损是不可逆的,但大脑具有可塑性,如果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坏死区域周边的脑组织将得到重组,进行再造,恢复部分甚至全部的功能。但因脑外伤部位的多发性、损伤的复杂性,其康复不仅涉及到对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高级中枢功能的康复,同时更多的是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开始。主动与被动训练相结合,镜像助力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多媒体反馈训练等都能很好的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重塑运动神经。 脊髓损伤据统计,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为~/百万人。外伤、肿瘤、手术、颈椎病、骨折以及慢性退行性改变,都有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它是一种致残性极高的疾病,犹如癌症一样让人闻风丧胆,得之者几乎等于宣告了美好生活的停止……但是停止不代表终止,失去步行能力的脊髓损伤患者,如果坚持接受规范专业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尽可能地恢复运动功能。如果任其瘫在床上,只会让肌肉萎缩程度加重,直至彻底瘫痪。对于未能完全恢复步行能力的非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先使用一些代偿辅具,进行站立和行走,安全有效的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仪就是最好的选择(如上图)。骨关节病变 骨关节病变患者,尤其是骨关节置换手术之后的患者,很容易忽视康复治疗和康复评定。“比如,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第五天,患者能否走路?下肢有无肿胀?是否有血栓,都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还有的患者在做完手术后,没有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结果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也有的患者在手术后,立即接受热敷治疗,“这其实是手术后的大忌,因为手术后马上热敷,容易引起肺栓塞。” 颈肩腰腿痛 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往往会持续时间长,让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这种患者的康复评估,首先要进行心理评估。其次,还需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级数进行评估,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糖尿病足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足的程度评定很重要。通常,一级糖尿病足只有血管和神经病变,皮肤表面没有感染、没有溃烂。而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忽视对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其实,如果及早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避免损伤和感染,始终将糖尿病足控制在一级以内,就可将截肢的风险降到最低。小结 以上疾病都需要在发病早期即开始进行干预,如果康复治疗越规范系统,康复的主动性越高,康复治疗的疗程越充足,康复的结局就越好。希望康复治疗能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受益,给更多人送去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