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脊髓损伤(SCI)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脊髓损伤(临床上所谓的脊髓损伤包含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往往会有很多并发症(Complications),并且涉及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康复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损伤平面较高的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受影响,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呼吸功能受损的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防治肺部感染,应贯穿康复进程的始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吸气肌训练,呼气肌训练,胸廓松动训练等。(1)吸气肌力量训练:

A、可在剑突下增加阻力(如放置沙袋等),进行腹式呼吸训练。

B、使用呼吸训练器(正置)——使用者透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吸气使得小球上升)

(2)呼气肌力量训练

A、腹肌训练——可做仰卧起坐训练以增加腹肌肌力。

B、吹蜡烛法、吹瓶法、吹气球法,大声歌唱、说话等。

C、使用呼吸训练器(倒置)——呼气时把小球吹起

D、缩唇呼吸训练

(3)胸廓松动与肌肉牵伸练习(例如:)

A、松动侧胸廓——采用牵伸单侧胸廓以及躯干旋转的方法以增加胸廓的活动度。

B、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A.吸气时牵张胸肌;B.患者双肘内收以秀发呼气。C、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A.吸气是双上肢上举过头,增加胸廓扩张;B.双手触地时则可增强呼气。当然,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地进行坐位训练及斜床站立训练,对于防治肺部感染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若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引起过多的肺部分泌物,此时需考虑采用气道廓清技术(如体位引流技术、叩击、振动、哈气技术)、有效咳嗽训练(辅助或主动咳嗽)及使用排痰仪以排出分泌物,改善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同时应该采用超短波照射受感染的肺部以消除炎症。(值得注意的是——头颈部外伤后、术后不稳定期;明显疼痛者;脊柱损伤及脊柱的不稳定;近期肋骨骨折及严重的骨质疏松;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患者不予以采用体位引流技术、叩击、振动等。)二、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防治脊髓损伤患者循环系统方面的常见并发症有体位性低血压、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水肿、压疮等。(1)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hypotension)患者由平躺姿势突然转为坐位或站位时,由于血管调节障碍,出现血压明显下降、表现为头晕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流回心脏变少,且缺乏主动的肌肉收缩或静脉血流回流困难,血液堆积在腹部、下肢。预防方法:1)在进行斜床站立之前,患者要穿上弹力袜或缠绕弹性绷(促进下肢体液回流)带,并佩戴腹围(增加腹压),以避免血液在下肢、腹腔淤积。斜床角度由30度起逐渐增加。2)卧床时,也应该穿上弹力袜并垫高足部;若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应该摇高床头,角度由30度起逐渐增加。3)下肢FES——肌肉收缩,加强肌肉对静脉的肌泵作用以促进血液回流。治疗方法:若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轻者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深吸气时双手上举以打开胸廓,慢呼气时双手下摆),或者双手挤压腹腔以减少腹腔淤积,一般可缓解;较重者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一般数分钟可以缓解,必要时要使用升压药。(2)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一般表现为血栓部位以下全部肿胀、肢体局部温度升高,沿着整条静脉红肿热痛。深静脉血栓可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起肺栓塞。相关因素: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缓慢;下肢肌力消失或减弱,制动导致静脉淤积;血容量减少,血液粘滞性增高,高凝状态等;外伤、药物(止血药等)、手术等。诊断方法(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3)下肢水肿

脊髓损伤患者在站立训练或长时间坐位以后常出现下肢凹陷性肿胀。若长期肿胀不处理将会造成下肢动脉供血受到影响。

A、主要原因:

1)肌肉丧失运动功能以后肌肉对静脉回流的肌泵作用丧失,影响下肢血液回流。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B、预防措施:

伤后尽可能早期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

采取适当的体位——下肢适当抬高(包括卧位和坐位)。

从近端到远端的向心性按摩。

使用弹力袜,并在睡觉或休息时抬高下肢。

使用循序收缩气囊促进静脉回流。

下肢FES

C、治疗措施——可采取以上措施,另外还可使用肌内效贴。

(4)压疮(PressureUlcers)

压疮是很多长期卧床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氧,微循环障碍引起皮肤的表面或皮下组织坏死。好发部位是骨头突出处,常见的部位包括骶骨区坐骨结节,大腿粗隆,足跟。

1、预防方法:

应注意减轻局部压力,适当的体位摆放,定时翻身(每1~2个小时翻身一次),充气垫应用、清洁床面和皮肤护理,骨头处悬空,坐位宜正面骨盆前倾,减少坐骨压力。对易发生压疮的受压部位应加强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营养等。

2、治疗方法:

对已出现的压疮应及时解除压迫,进行创面处理,紫外线治疗和增加营养,必

要时考虑外科治疗。

受压部位压疮初期,给予局部红外线或白炽灯照射。

压疮后体位——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屈曲,手和前臂旋前位,

将薄枕置于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下。

文章来源文章由“国际康复医学资讯”、“缳亚医学康复快讯”联合报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长按识别图中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rrm.com/zysx/99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