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强的松龙(MP)
对急性SCI患者使用MP已有30余年的历史,MP被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指定作为首选药物,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改善脊髓再生微环境,促进运动及感觉能力恢复。SCI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对细胞膜的结构、流动性和通透性造成损伤,而MP可以减少自由基和磷脂酶的产生,提供稳定的内环境。当损伤发生后,Ca2+在细胞内蓄积,但MP可使Ca2+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从而减轻其对细胞膜的损伤。MP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还可以通过减轻脊髓局部水肿、抑制炎症反应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NashHH等报道MP可以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和轴突再生,减少瘢痕黏连。但是目前使用MP治疗SCI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大剂量甲泼尼龙可增加伤口感染、褥疮、消化道出血等风险,甚至造成死亡。SunshineJE等通过进行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MP治疗对运动评分并没有改善。因此MP治疗作为临床的常规使用方案需要更加精确的设计,并采取样本量更大的临床试验才能验证其应用价值。
2神经节苷脂(GM-1)
GM-1是一种位于细胞膜外层并富含唾液酸的鞘磷脂,能够调节血脑屏障稳定膜的结构和功能,使神经细胞减少凋亡,加快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GM-1能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细胞凋亡,且能抑制神经细胞钙内流,降低细胞内Ca2+积聚,起到缓解细胞水肿、稳定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另外GM-1可刺激神经细胞的成长和诱发突触、轴突再生,改善其传导功能,使神经细胞网络重塑,修复细胞膜,减少自由基的产生,缓解因此带来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剌激多种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Geisler首次将GM-1应用于SCI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单独使用效果较MP弱,而联合使用后治疗效果更佳。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的GM-1研究中发现,GM-1能促使近端轴索延长超过伤区,而对损伤区域的灰质细胞无明显作用,故GM-1对下肢功能的改善更加明显。为了明确不同剂量的GM-1治疗SCI有无差别,李达等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对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疗效,并且与GM-1的浓度成正比。但是,临床上MP往往作为治疗首选药物,GM-1治疗SCI的疗效评价未能得到广泛支持。
3阿片样受体拮抗剂
内源性阿片肽的溢出导致非阿片样机制减少脊髓的血流供给,引起继发性损伤。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具备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还可以逆转脊髓震荡,并增加脊髓血液供氧,改善脊髓缺血情况。研究发现,纳洛酮联合GM-1可以改善患者的痛觉、触觉和运动神经功能。
4神经营养因子(NTFs)
NTFs能够有效抑制SCI后神经元凋亡,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生长、生存和再分化。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主要由损伤局部的神经营养浓度大小决定。联合NTFs治疗SCI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但因其半衰期短,难以通过血/硬脊膜屏障,所以在选择联合方案上,关于如何选取最佳的载体细胞、增强轴突穿透力和提高交汇区的通透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节选自《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原文发表于《山东中医》杂志年11月第37卷第11期。
作者:王伟群,池伟东,吴俊哲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医院
(图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知识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